PVC即是英文(Polyvinylchlorid)的縮寫,意為乙烯基,主要成份為聚氯乙烯,色澤鮮艷、耐腐蝕、牢固耐用,在其制造過程中增加了增塑劑、抗老化劑等一些輔助材料來增強其耐熱性,韌性,延展性等,它是當今世界上深受喜愛、頗為流行并且也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合成材料。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種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。據統計,僅僅1995年一年,,PVC在歐洲的生產量就有五百萬噸左右,而其消費量則為五百三十萬噸。在德國,PVC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平均為一百四十萬噸。PVC正以4%的增長速度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生產和應用。近年來PVC 在東南亞的增長速度尤為顯著,這要歸功于東南亞各國都有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迫切需求。同樣,在中國PVC的需求量也在劇增,也得益于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,在可以生產三維表面膜的材料中,PVC是Zui適合的材料。
一、PVC化學和物理特性
PVC(聚氯乙烯),其單體的結構簡式為CH2=CHCl
剛性PVC是使用Zui廣泛的塑料材料之一。PVC其實是一種乙烯基的聚合物質,其材料是一種非結晶性材料。PVC材料在實際使用中經常加入穩定劑、潤滑劑、輔助加工劑、色料、抗沖擊劑及其它添加劑。具有不易燃性、高強度、耐氣侯變化性以及優良的幾何穩定性。 PVC對氧化劑、還原劑和強酸都有很強的抵抗力。然而它能夠被濃氧化酸如濃硫酸、濃硝酸所腐蝕并且也不適用與芳香烴、氯化烴接觸的場合。
PVC在加工時熔化溫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藝參數,如果此參數不當將導致材料分解的問題。 PVC的流動特性相當差,其工藝范圍很窄。特別是大分子量的PVC材料更難于加工(這種材料通常要加入潤滑劑改善流動特性),因此通常使用的都是小分子量的PVC材料。 PVC的收縮率相當低,一般為0.2~0.6%。
簡單地說,鹽的水溶液在電流作用發生化學分解。這一過程會產生氯、苛性鈉和氫氣。精煉、裂化石油或汽油能產生乙烯。當氯和乙烯混合后,就會產生二氯乙烯;二氯乙烯又可以轉換產生氯化乙烯基,它是聚氯乙烯的基本組成部分。聚合過程將氯化乙烯基分子連接在一起組成了聚氯乙烯鏈。以這種方式生成的聚氯乙烯呈白色粉末狀。它是不能單獨使用的,但是可以與其它成分混合生成許多產品。
氯化乙烯基Zui初是在1835年在Justus von Liebig實驗室合成出來的。而聚氯乙烯是由Baumann在1872年合成的。但是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在美國生產出了第一個聚氯乙烯的商業產品,在接下來的20年內歐洲才開始大規模生產。
聚氯乙烯具有阻燃(阻燃值為40以上)、耐化學藥品性高(耐濃鹽酸、濃度為90%的硫酸、濃度為60%的硝酸和濃度20%的氫氧化鈉)、機械強度及電絕緣性良好的優點。但其耐熱性較差,軟化點為80℃,于130℃開始分解變色,并析出HCI。
二、注塑模工藝條件
干燥處理:通常不需要干燥處理。
熔化溫度:185~205℃ 模具溫度:20~50℃ 。
注射壓力:可大到1500bar 保壓壓力:可大到1000bar 注射速度:為避免材料降解,一般要用相當地的注射速度。
流道和澆口:所有常規的澆口都可以使用。如果加工較小的部件,zuihao使用針尖型澆口或潛入式澆口;對于較厚的部件,zuihao使用扇形澆口。針尖型澆口或潛入式澆口的Zui小直徑應為1mm;扇形澆口的厚度不能小于1mm。